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对听众喜爱歌手陈奕迅的原因探究 正文

对听众喜爱歌手陈奕迅的原因探究

时间:2024-05-03 12:29:3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核心提示

写在前面:        这是up在去年《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期末调查报告,报告的撰写是基于动态置顶的问卷进行的。因报告的时间为半年前,如今up的账号信息粉丝数、播放量)与问卷的填写情况问卷数量)与当时

对听众喜爱歌手陈奕迅的原因探究

写在前面:

        这是对听的原up在去年《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期末调查报告,报告的众喜撰写是基于动态置顶的问卷进行的。因报告的爱歌时间为半年前,如今up的手陈账号信息(粉丝数、播放量)与问卷的奕迅因探填写情况(问卷数量)与当时有较大出入,秉持着懒得更新数据的对听的原原则,还是众喜选择照搬当时的原稿。全文约七千字,爱歌基本都是手陈描述性统计,全程无干货,奕迅因探可以放心阅读。对听的原

        陈奕迅(Eason Chan),众喜1974年7月2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爱歌祖籍广东省东莞市,手陈毕业于英国金斯顿大学,奕迅因探华语流行歌手、演员、作曲家。1995年参加香港第14届新秀歌唱大赛获得冠军,并在同年出道。1996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陈奕迅》,2000年发行歌曲《K歌之王》奠定其乐坛地位。2005年发行的专辑《U 87》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2005年最值得购买的五大亚洲唱片”。叱咤歌坛二十余载,获奖无数的陈奕迅被香港媒体封为继许冠杰、张学友后的第三代歌神,乐坛地位可见一斑。


        笔者是陈奕迅的忠实粉丝,非常了解陈奕迅的各种热门冷门作品以及其歌手身份外的性格品质。此外,笔者还是书院歌唱社成员,曾参与学校合唱团的大型演出,演唱经历丰富,对于声乐问题有一定的把握。以上经历能确保调查问卷问题设置的丰富度、合理性和专业性。

        不得不提的是,笔者还是一名只做陈奕迅视频的b站不知名up主。笔者与2020年9月在b站发布第一个视频,直至撰写此篇调查报告,总共发布了29个视频,总播放量20万+,粉丝数1300+,视频内容主要是研究陈奕迅现场表演的声乐表现。在一年多的up主生涯中,笔者以评论互动、私信交流等多种形式与陈奕迅粉丝进行持续的良性沟通交流。这些交流的经历不仅能为此次调查提供思维上的启发,还能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陈奕迅以慵懒不失温暖的唱腔和多变的演唱风格吸粉无数。百度指数显示,华语流行男歌手中除了周杰伦一骑绝尘,陈奕迅与林俊杰、张学友等歌坛天王巨星的搜索指数基本持平。可以说在2010年以后,陈奕迅是国内话题讨论度、作品传唱度最高的华语流行男歌手之一。征战歌坛二十余载而今年近五十的陈奕迅,却丝毫未见“过气”的颓势,仍然在为乐坛源源不断贡献优秀作品。可是,外形上没有优势,创作能力不突出,综艺曝光率不高,其他领域涉猎不深,近乎是仅凭一副歌喉的陈奕迅是如何做到这些的?笔者是陈奕迅的粉丝,非常希望能探寻陈奕迅如何做到在乐坛立足,并能在乐坛常青的原因。因此,笔者决定从听众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听众喜欢陈奕迅的原因”以期得到答案。

 

        为了全面地了解如今听众喜欢陈奕迅的原因,笔者发起了题为“你为什么喜欢陈奕迅”的问卷调查。问卷共设置三十道题目,题目主要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立足之本、常青之因、评价与脑洞等四个模块。考虑到该问卷有特定的受众群体,即喜欢陈奕迅的听众,因而投放范围仅有笔者微信朋友圈、笔者的b站动态,以及一些陈奕迅粉丝QQ群。问卷于2021年12月26日16时发布,28日16时收回,共回收电子版调查问卷62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本次引用问卷60份。以下是对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1.1性别比例


        陈奕迅粉丝群体的男女比例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陈奕迅曾多次在演唱会等公开场合“抱怨”自己男粉多、女粉少。事实上,也有一些不太靠谱的数据能支撑陈奕迅粉丝男女比失衡的观点。图1是笔者b站游客及粉丝的性别分布,综合来看男女比例高达九比一。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因而在问卷的“个人基本信息”模块中加入了性别统计,以期探究不同性别听众对陈奕迅喜爱的异同。统计结果显示,此次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为六比四,相对正常的男女比例有助于随后与性别相关的研究。

 

1.2年龄


        笔者在年龄问题上做了一个等价替换,即以高中、大学、工作等人生阶段替换具体的年龄,为的是进一步提取年龄中包含的信息。统计结果显示,此次调查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其次是工作但未成家、高中生和已成家的群体。

 

1.3地区


        地区的问题设置主要与随后听众对陈奕迅粤语歌曲喜爱度的研究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此次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较均衡,来自粤语地区(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和非粤语地区的调查对象均占一半。

 

2.1从认识陈奕迅到喜欢陈奕迅


        统计结果显示,超九成的调查对象在初中及以前认识和接触陈奕迅,而近超七成的调查对象是在中学时期开始欣赏或喜欢陈奕迅的。为了更好地探究听众从认识陈奕迅到喜欢陈奕迅的转变过程,笔者对问卷调查的第五题(认识陈奕迅的人生阶段)和第六题(开始喜欢陈奕迅的人生阶段)进行了如下的交叉分析:


        在60个调查对象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26个)是在同一个人生阶段完成了对陈奕迅从认识到喜欢的态度转变。有意思的是,认识陈奕迅越早的人,立即喜欢上陈奕迅的概率反而越小(小学及以前为10/28≈36%,初中为11/27≈41%);而在高中及以后认识陈奕迅的人,立即喜欢上陈奕迅的概率非常大(样本中的五位调查对象认识和喜欢陈奕迅均在同一人生阶段)。

        笔者对这一有趣的现象的解释是:陈奕迅的作品通常有着内涵深刻、初尝无味而愈酿愈香的特点,受众人群年龄偏大。听众小时候可能因为听不懂或歌曲不抓而不去进一步了解陈奕迅。但到了中学时期,听众有途径和意愿去广泛地吸收外界信息,加之以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对陈奕迅的作品有了属于自己的认识,因而逐渐喜欢上陈奕迅。此外,这一现象引出了陈奕迅作品厚度和作品深度的问题,后文有与此相关的更深入的研究。


2.2喜欢陈奕迅的直接原因


        笔者希望探究陈奕迅是凭借什么获得人们的喜欢的,于是在问卷中设置了如上题目。统计结果显示陈奕迅的才华能力是他的“吸粉”利器,而其唱功和音色是他的诸多才华能力中最为听众所认可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唱功、唱商、情感、音色等评价歌手实力的指标有较大的交叉程度,笔者将选项中的“音色”定义为“本嗓条件等先天因素”,“唱功”定义为“综合技术、唱商考虑的后天因素”。可以看出喜欢陈奕迅的听众对他的先天条件和后天修炼的认可非常均衡,这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陈奕迅在音乐才华能力方面的“全面性”,既是“老天爷赏饭”,又有足够的努力和悟性。

 

2.3入坑曲目

“入坑曲目”指的是因为某首歌而开始欣赏、喜欢某位歌手,通常一位歌手的粉丝的入坑曲目是该歌手知名度最高的歌曲,如周杰伦的《晴天》、《七里香》,林俊杰的《江南》、《修炼爱情》等,但也不排除听众因为偶然听到一些冷门歌曲甚至是翻唱歌曲而入坑。

 


        此问题存在一个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即确定哪些曲目是热门哪些是非热门。笔者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只能结合QQ音乐陈奕迅界面的默认歌曲排名(前四十名左右)、全民K歌演唱次数(300万以上),以及笔者自身的经验理解进行划分。举几个例子,有为调查对象将歌曲《我什么都没有》填入了“入坑原唱热门曲目”,而QQ音乐中该歌曲的排名在100名左右,全民K歌演唱次数不足70万次,因而此歌曲应属于非热门曲目,应视为填写错误。同样地,《我们万岁》、《十面埋伏》、《任我行》、《碌卡》、《落花流水》也应属于非热门曲目,而《Shall We Talk》应属于热门曲目。

        经修正后的统计结果显示,近九成的调查对象有入坑曲目,而其中超八成(43/53≈81%)的入坑曲目为原唱热门曲目,其中《十年》/《明年今日》、《浮夸》、《富士山下》/《爱情转移》,《K歌之王》和《单车》均有较高的出镜频率;不足两成(9/53≈17%)的入坑曲目为原唱非热门曲目,其中《十面埋伏》出现的频率最高;有一人的入坑曲目为翻唱曲目《约定》。

 

2.4小结

        至此,陈奕迅在乐坛的立足之本已经呼之欲出了。其一是非常突出的音乐才华能力,其二是非常可观的作品厚度。扎实的声乐基本功和独到的歌曲处理悟性,辅以极具艺术与商业价值的音色让陈奕迅具备一张口就能抓住听众耳朵的能力。此外,和那些一两首歌吃遍天的歌手不同,陈奕迅有相当数量的高质量作品,为吸引听众成为粉丝创造了非常有力的条件。两者合一,便是陈奕迅的立足之本。

        但立足之本不足以支持陈奕迅在乐坛长盛不衰,历经二十多年的打拼,陈奕迅发过数十张专辑和数百首歌曲,至今仍有很高的活跃度与热度,其中必定有其他歌手做不到的奥妙之处。下面的篇章便是笔者多陈奕迅在乐坛常青的原因探究。


3.1听众的粤语偏爱


        从歌曲语种的角度,陈奕迅是一位以粤语歌为主的歌手,国语歌比例较低,有零星的英文歌和闽南语歌。香港媒体将陈奕迅奉为继张学友之后的第三代歌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陈奕迅将粤语歌曲的热度延伸至了大陆,苦苦挣扎地延续着港乐最后的辉煌。统计结果显示,超九成的调查对象最偏爱陈奕迅的粤语歌曲。理由中只有不到四成的人觉得由于母语的原因,陈奕迅对粤语歌曲的处理比国语好;而超七成的人认为在林夕、黄伟文等著名词人的加持下,陈奕迅粤语歌曲的歌词质量比国语歌曲高;近八成的人的理由是粤语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此外,为了笔者还对调查对象的成长地区和语种偏爱做了如下的交叉分析:


        交叉分析的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成长地区与语种偏爱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粤语地区和非粤语地区的人呈现出对粤语高度一致的偏爱状况。事实上,图17中偏爱粤语歌曲原因展示中也有类似选项。86%的粤语地区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偏爱粤语歌曲的原因是对粤语有亲切感,而75%的非粤语地区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虽然是非粤语地区的人,但仍偏爱粤语。

        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陈奕迅的粤语歌曲对听众有着非常强大的吸引力,无论是否以粤语为母语的听众都更偏爱陈奕迅的粤语歌曲。笔者认为现有的数据无法区分听众对粤语的偏爱到底是由于粤语本身的魅力还是陈奕迅的唱功。但笔者可以给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陈奕迅本身就是以粤语为母语的以粤语为主的歌手,也是香港工业唱片时代的产物,因而根本无法将陈奕迅和粤语两者分开来看。结合与陈奕迅同一时期的粤语歌手古巨基、郑中基、许志安、张敬轩等人与陈奕迅的对比,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陈奕迅的优势在于能将自身的优点与粤语的魅力更好地结合,因而能产生其他歌手不曾做到的良好的化学反应。

        著名歌手词人罗大佑曾在电台节目中夸赞陈奕迅的咬字,称其“能将粤语里最细腻的东西唱出来”,“想的比制作人还多”,也许这就是陈奕迅粤语歌曲广受好评的根本原因。


3.2听众的现场偏爱

        陈奕迅的现场一直是讨论度很高的话题。对很多陈奕迅的歌迷而言,听同一首歌live版本的优先级是远高于CD版本的,DUO、Get A Life、Eason’s Moving On Stage等系列演唱会总是讨论的热点。而网络上有不少不一样的声音,他们认为陈奕迅现场出现走音、破音、气息不稳等问题较多,甚至认为陈奕迅是个不折不扣的录音室歌手。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陈奕迅现场声乐表现的b站up主,非常希望知道喜欢陈奕迅的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因而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研究听众对陈奕迅演唱环境的偏爱。


        统计结果显示,75%的调查对象更偏爱陈奕迅的现场表演。由于陈奕迅经典的现场作品多为粤语,笔者考虑到偏爱粤语的听众可能同样会偏爱现场,因而做了语种与演唱环境的交叉分析:

 


        统计结果标明,语种偏爱与演唱环境偏爱有明显的相关性。偏爱国语的四位调查对象全部偏爱录音室作品。笔者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为:在陈奕迅开演唱会频率逐渐下降的现在,听众了解陈奕迅现场的途径只有在网上观看以前演唱会的官方发行CD或饭拍,但由于陈奕迅演唱会官方录制只在香港红馆进行,13年以前演唱会歌单粤语歌曲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听众能在网络上搜到的现场作品绝大多数为粤语歌曲,这就导致偏爱国语的听众不能像偏爱粤语的听众自由选择不同演唱环境的作品,而只能听录音室版本。

        从另一个角度说,偏爱粤语与偏爱现场具有强关联性,结合偏爱现场的最重要原因——现场的情感表达更细腻更能引发共鸣,我们不难发现,陈奕迅的一大特色就是做到将粤语与现场的完美融合。现场表演讲究的是情绪的表达和气氛的营造,而粤语的咬字和音调与现场的特点不谋而合。同样地作曲和相近的编曲,粤语歌总是更胜一筹的缘故,就是由于粤语独有的九声六调。而粤语独特的韵味能在现场表演的气声运用、咬字调整等技术手段下发挥最大的魅力,再加上陈奕迅本身就是华语乐坛软实力最强的唱将之一,超越时代的歌唱理解和得天独厚的音色让陈奕迅的现场比CD更值得反复品味。

 


        陈奕迅在现场展现的优点并不能完全掩盖他的不足,例如他最经典的演唱会系列DUO,从声乐表现上看只能说差强人意。偏爱陈奕迅录音室作品的调查对象在阐述理由时,提及最多的就是CD歌曲处理更细腻,对细节的控制更到位,这和现场的“情感细腻”其实并不矛盾。CD的细腻主要是声乐处理方面的,陈奕迅现场对应气息要求高的部分时常会增加换气点;一些CD里弱声处理的地方,经常转假声带过;总的来说确实不能确保做到还原CD的每处细节。

        但这也并不能说明陈奕迅现场功力差,只能说歌手对录音室录制和的理解不同。不能完美还原CD细节,是因为陈奕迅习惯反复打磨CD,把所有的效果都做到,并做到最好。取其他歌手做对比,林俊杰最近的专辑录制均为One Take Live的形式(即一遍过),这种录制方法体现的思想是现场表演效果优先,可以看见两位歌手对录音室录制的理解截然不同,最终出来的CD效果和live效果自然也存在很大差别。


3.3演唱风格与作品内容的多样化

        大多歌手都以鲜明的特点著称,如汪峰和摇滚,李健和民谣。但陈奕迅是那种任何风格都希望去尝试的歌手,无论是舒缓的情歌,劲爆的快歌,还是Hip-Hop、Rap、R&B、Jazz……陈奕迅对每种不同的音乐风格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出色演绎。


        陈奕迅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他的演唱风格和歌曲内容上。在嬉皮搞怪、慵懒随性、声嘶力竭、温暖深情、阴郁低沉五大演唱风格中,听众最喜欢的是温暖深情,此类风格的代表作品有《陪你度过漫长岁月》、《稳稳的幸福》、《谁来剪月光》等。而在友情、爱情、亲情、人生哲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等五大歌曲内容中,有六成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人生哲理,是情歌三件套(友情、爱情、亲情)总和的两倍,这也反映了陈奕迅作品深度足的一大特点。人生哲理歌曲的代表作有:《陀飞轮》、《葡萄成熟时》、《任我行》、《不来也不去》等。

        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陈奕迅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两成的人表明多样化是他们最初喜欢陈奕迅的重要因素,近八成的人表明多样化加深了他们对陈奕迅的喜爱程度。

 

3.4小结

        综合以上,陈奕迅能成为乐坛常青树的原因也呼之欲出了,即是粤语、现场和多样化。此外,笔者还在后续问题(问题23-25)中得到了以下结果和结论:

        超七成调查对象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对陈奕迅了解加深),对陈奕迅的欣赏不减反增,原因主要是作品厚度、作品深度与人格魅力。歌曲的种类和数量能为听众的不同人生阶段提供足够的选择,甚至不断带来惊喜;歌曲的内涵也足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在不同的阶段给听众不同的感悟;除去歌手身份的陈奕迅,也有突出的能力、气质、道德品质等。

        此外,叙事感、松弛感和厚重感是听众们最喜欢的陈奕迅的唱歌特点。


4.1唱功评分


        陈奕迅的唱功一直是音乐爱好者争论的话题。音乐评论家耳帝曾为陈奕迅打了95分的超高分,力压一众歌坛唱将,仅次于满分的邓丽君。有人把陈奕迅捧到天上,也有人说陈奕迅啥也不是。“大白嗓”、“不会换声”、“在欧美连酒吧都唱不了”的负面评价也比比皆是。而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所有的评分均在及格分6分以上,97%的人给了8分及以上的高分,47%的人给了满分,平均分为9.13,评价非常之高。


        在演唱环境偏爱与评分交叉分析中,偏爱录音室作品对应的评分明显高于偏爱现场的,给出6分和7分的个例均是偏爱现场作品。由此可以看出,陈奕迅的现场表演在体现其唱功的同时,同样也暴露其唱功方面的问题。


4.2人格魅力


        陈奕迅的人格魅力同样会为听众对他的喜爱加分,统计结果显示,近八成的听众觉得他们对陈奕迅的喜欢不仅限于歌曲,“性格随和,真实不做作”是陈奕迅品质最大的加分项。

 

5.性别差异分析


        男生和女生都最喜欢陈奕迅的才华能力,但女生被陈奕迅人格魅力吸引的可能性更大。

 


        男生和女生均更偏爱陈奕迅的现场作品,但男生对现场偏爱的比例更高。


        男生女生对陈奕迅唱功的评分都很高,但女生对陈奕迅唱功的评分略高于男生。

        类似的性别差异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普遍存在,这种有趣现象其实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田野调查,通过研究听众对歌手陈奕迅的喜爱度,以期探究陈奕迅在华语乐坛的立足之本和常青之因。研究的主要结论为,陈奕迅凭借突出的先天音色和后天唱功以及可观的作品厚度在乐坛立足,而其充分展现粤语魅力、已入化境的现场演唱功力和演唱风格、歌曲内容的多样化是其成为乐坛常青树的重要原因。

        本文可改进的地方包括问卷内容、方法运用等方面。

        问卷内容方面,对于“音色”、“唱功”、“粤语”、“现场”、“性别差异”等与陈奕迅高度相关的内容可以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举陈奕迅的现场表演为例,针对偏爱粤语与偏爱现场高度相关以及偏爱现场的评分偏低的有趣现象,可以设置更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运用方面,除了问卷调查,笔者可以充分发挥b站up主的身份优势,对一些陈奕迅的铁杆粉丝展开比问卷调查更为细致的访谈。访谈中可以详细了解一个人陈奕迅的心路历程,更高的自由度和更有效的沟通也能带来问卷调查无法带来的效果。